燕京学堂关于北京大学十四届党委第一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根据学校党委部署,2023年4月1日至6月9日,党委第三巡视组对燕京学堂开展了常规巡视(专项巡视)。2023年7月5日,党委巡视组向燕京学堂反馈了巡视意见。按照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燕京学堂整改工作组织落实、研究部署情况
燕京学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整改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学校党委和巡视办有关要求,高度重视巡视工作,对反馈意见进行了认真学习和反思。学堂主要负责人与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进行了谈心谈话,就整改思路、整改任务分工、整改措施等交换了意见;成立了巡视整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由董强院长担任组长,各办公室负责人担任工作组成员;召集巡视整改工作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讨整改方向、思路和措施,提出整改方案;各部门分工协作,将巡视整改融入学堂的各项工作中,确保整改逐项完成。
二、整改完成情况
(一)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方面
1.认真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将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进行专业研讨,创新学习形式和方法。
根据《燕京学堂理论学习制度》,学堂按照分级、分层的原则开展理论学习,学习的人员范围包括三个层面:理论中心组、党支部、全体教职工(中国籍)。理论中心组选取与业务相关的主题进行专题研讨;组织党支部学习总书记讲话原文;全体员工进行月度学习。
理论中心组学习方面,成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研读原文原著,摘选与燕京学堂工作相关的部分重点学习和研讨,全面有侧重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例如1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访美期间,理论中心组第一时间关注学习中美首脑会谈内容;11月27日,董强院长、何必副院长带领院务会集体学习总书记关于中国学的论述,并结合参加世界中国学论坛的收获思考展开研讨;12月25日,学习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并进行廉政专题教育。
党支部学习方面,例如结合国家版本馆参观活动,教工党小组于12月1日集体阅读总书记讲话原文,包括《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在中美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2024年10月,组织党员前往通州党群服务中心、北京市城市图书馆,了解通州党群建设和副中心建设情况。全体员工月度学习方面,例如12月8日,学堂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何必副院长分享参加世界中国学论坛的体会,员工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贺信。
创新学习方式方面,10月13日,学堂邀请北京大学李大钊研究会秘书长胡俊,以“大钊精神及其时代意义”为主题讲授党课;11月24-25日,赴长沙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老师座谈,以落实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精神为主题开展学习;12月22日,邀请北京大学直属单位党委书记董晓华,以“党史上的妇女解放与思考”为主题讲授党课。
学堂积极参加直属单位党委活动,2024年4月2日,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的理论入脑入心入行,组织思想行动同步入党”预备党员开班动员会;4月3日,组织党员赴李大钊烈士陵园开展纪念活动;4月25日,参观香山革命纪念馆;6月4日,组织党员聆听首都发展研究院李国平主讲的 "学习总书记讲话,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报告。
2.细化课程设置,利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帮助中外学生读懂中国、领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堂一门必修课程和多门选修课程安排课内调研,由授课教师和燕京学堂行政老师带领学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以实地考察方式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1月12-18日,学堂必修课程《实地调研》师生共139人前往川渝地区进行为期七天的学习,参访地点的选择注重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大足石刻、合川钓鱼城、都江堰等,授课教师在上述地点进行实地教学。
学堂选修课程《中国的文化遗产》于11月3-5日赴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善化寺调研;12月8日,赴首钢园开展实地学习。课程《中国农村》于11月4日赴昌平区兴寿镇辛庄村体验京韵农味。课程《中国与全球人口迁移》于11月24-26日赴浙江杭州和义乌参访学习。课程《中华文明的发展》,学堂师生于12月1-3日赴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福建省泉州市实地考察。课程《中国的社会分层与流动》于12月25-26日赴北京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实地考察。课程《批判性思维与学术写作》于2024年4月22日赴华侨华人历史博物馆参访。课程《中国文明的形成》于2024年5月25日赴北京周口遗址考察学习。
3.发挥学堂特点,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构建。
学堂坚持用学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在课程设置、课程主题选择等方面立足强化中华文明影响力、实现多元文化交流融合。课程《中华文明的发展》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结合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文学等跨学科知识,指导学生对中华文明进行求本溯源的探索;课程《中国思想史中的关键概念》以道家进入传统中国的精神图景,带领学生观察和研究传统的流变与发展,并以此展开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结构的讨论。学堂加强学生自主调研工作,在《转型中的中国》课程中,111名学生组成34个研究小组,在13位教师指导下,奔赴中国十三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深入开展调研。期末课程论坛上的研究成果展示,不同学科的研究相互交叉、融合、渗透,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构建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课外,学堂围绕了解中国历史与社会,设计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10月28日,学堂部分中外学生参访察哈尔学会,就“中国的公共外交:解读与发展”这一主题与前中国外交官员及国际关系领域的专家进行讨论与对话;11月3日,学堂组织了解中国民俗包饺子活动;开展为期8周的书法体验活动等等。
4.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招收发展中国家学生。
学堂针对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地区,邀请在校生和毕业生组织全球分地区的线上宣讲,进行项目宣传和申请答疑。2024级入学的新生中,来自非洲地区的学生占比由2023年的2.7%提高至4%;发展中国家的生源更是从2023年的9个国家上升至14个国家。2024年的分地区线上宣讲预计于10月中旬至11月底分批次举办。
除了线上宣讲,学堂也非常重视与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潜在申请人和推荐人面对面交流。2024年6月,学堂参与了一场线下项目介绍,面向来自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和大洋洲等40余名北京大学“东方奖学金”项目学员进行招生宣讲。
学堂积极拓展和加强同发展中国家高校间的联系,2023年年底,学堂与秘鲁天主教大学签订了联盟院校协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也于2024年1月到访学堂。此外,学堂每年秋季的海外出访行程将融入更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海外院校。学堂招生副院长预计将于2024年10月下旬出访多个中东、非洲国家和印度,除了拜访南非开普敦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等合作院校外,也计划拜访十余所其他当地知名高校。
5.加强师生对外交流,增加和其他院系学习互动。
学堂从不同层面加强师生的对外交流。首先,学堂强调各办公室要走出去、多看看,向类似项目的学校和学院学习。12月6日,学堂行政团队代表前往清华苏世民书院调研,从招生、教学、学工、宣传等方面沟通办学方法和理念;12月13日,学生工作办公室前往北大工学院学习交流学生心理工作;2024年6月20日,学工代表前往太平洋国际交流基金会调研,学习中外学生交流活动的组织和策划经验。
其次,学堂邀请校内其它院系老师、学生参与到学堂的日常业务工作中。学堂图书馆向全校师生开放常规学术交流,邀请软微学院、光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耶鲁大学和多伦多大学的博士生和老师开办沙龙活动,内容包括:Python&Matlab在定量研究中的应用、如何发表英文论文、毕业论文撰写中的常见问题及如何准备答辩、社会学科学术资源使用(教育类)、《跨学科国际学者对话集》读书会等。2024年3月29日,学堂与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共同举办面向全校师生的讲座“多极计算的未来——哲学的角度”,邀请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哲学教授本杰明·布拉顿主讲。
再次,学堂鼓励学堂研究生会、团支部与其他院系联合开展活动。学堂学生与光华管理学院MBA国际班、MBA联合会及清华大学MBA联合会共同举办联谊活动;与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及教育学院合作举办第32届“挑战杯”联合宣讲会;学生积极参与学校阿卡贝拉和龙舟社等社团,并有学堂留学生担任北京大学龙舟社社长。学堂学生与清华苏世民书院同学开展辩论赛及多场足球友谊赛,组织“勺园沙龙”暨燕京-苏世民学者分享会等。
6.结合学堂国际化特点增强毕业生凝聚力,赋能校友在全球范围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首先,学堂创新举措,增强毕业生凝聚力。一是推进并提升校友系列讲座的质量,增强校友与学堂的情感联结。例如11月7日,燕京学堂校友系列讲座邀请在塞尔维亚总理办公室工作的校友Nikola回校,为在校生分享其在政府的工作经历。2024年春季学期,学堂第一期校友访问项目正式落地,首批5为访问校友陆续回到学堂开始为其1至3个月不等的深入研学。Natasha Lock(2019级,英国)、Igor Szpotakowski(2022级,波兰)、Joseph Walsh Millette(2019级,美国)、Elias Koenig(2020级,德国)等分别就其目前研究的领域,与在校生进行深入分享,内容包括中国人工智能法治进展、北京19世纪照片纪实、环境问题对中国和世界地缘政治的影响等。二是持续充分发挥各地校友秘书的聚合力量,在国内外举办形式丰富的校友活动。2023年底,燕京学堂华盛顿特区、新加坡、北京地区的校友举办校友交流会及校友聚会。2024年4月6日,学堂在美国波士顿举办校友交流活动,院长董强和20余位在波士顿地区的校友出席。三是以燕京学堂十周年为契机,凝聚校友情感,首次举办 “从静园走向世界舞台”校友论坛。校友共80人次在学堂院庆期间返校,与老师、同窗相聚。四是学堂校友数据库于2024年7月正式上线,校友可以实时编辑个人信息,校友和在校生均可快速高效的查询校友信息,实现数据互通,为盘活学堂的全球校友资源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次,学堂鼓励校友在全球范围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并持续跟进与校友的联系。例如,Honey Watson (2015级,英国)在纽约大学攻读比较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已翻译并发表苏童短篇小说集《午夜故事》、吴帆《被遗忘的灵魂》等;Ricarda Brosch(2015级,德国)在Victoria and Albert博物馆担任馆长,并同时在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国艺术,发表了多篇与中国相关的文章;在日本环境省工作的宫崎一琦(2016级,日本)常年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在中国旅行的视频,拥有很大的点击量。
7.加强中国学学科体系建设,推动中国问题交叉学科研究方面率先引领,重视中国学学术成果产出。
学堂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在当前的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评价指标体系中加大学术评价比重,将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产出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已修改和完善学堂现有院长研究基金项目,提高项目审核标准,引入竞争机制,选拔最有潜力和贡献的研究项目;从历年学生课程论文及院长研究基金项目中,精心挑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佳作,《燕园新语》于6月由华文出版社出版。
8.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积极主动作为。
学堂授课教师大部分来自校内其他院系,教师师德师风教育主要在编制所在学院进行。2024年1月8日召开的2023年度教师会议议程中,老师共同讨论学习了党的方针政策,围绕“中国现代中的现代性”从多个学科领域进行交流。2024 年 9 月 9 日,学堂召集核心必修课的教师们共同商讨未来课程的优化与完善。会议强调要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以更加敬业的态度和高尚的师德风范,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9.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建立新的网络系统,防止安全隐患。
燕京学堂原招生教务系统已于2024年9月14日停用,此网站已注销,其服务器所在地阿里云的服务也已终止,所有有效数据学堂已全部下载并保存。学堂新搭建的云上协作平台,服务器位于北大计算中心校内,大大加强了后台的安全性。该系统已经逐步完成所有功能上线,投入使用后运行平稳。
(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严以治院、依规治院方面
1.完善内部议事制度,规范不同会议的议事范围、标准、流程。
学堂于2023年12月25日通过了修订的《燕京学堂领导班子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燕京学堂院务会议事规则》,进一步区分院长办公会和院务会的职能,完善重点领域内控机制,捋顺决策机制。学堂院务会核心工作小组、应急事务工作小组主要是针对临时性的工作,如学生危机处理、个案处理等。
2.强化廉政文化建设和常态警示教育宣传建设。
领导班子成员结合主题教育反面案例教育持续加强学习,在学堂加强内部管理,重大支出均在院务会请示和汇报;进一步完善报销程序,由部门负责任-院务会主管领导-负责财务的学院三级审批;在新入职教职工培训中,加重廉洁教育比例。范士明副院长带领党员师生参加集体学习,传达学校指示,通过具体案例,提醒教职工重视财务纪律,防范廉洁风险;党支部专题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支部书记左婧解析了教育系统违纪违规案例。
3.完善重点领域内控机制,积极推进重大事项落实落细。
学堂参考基金会关于捐赠资金管理的制度,结合实际工作及发展要求,于12月25日制订《北京大学燕京学堂捐赠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制订《燕京学堂砺德讲席教授基金项目实施细则》,并聘任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和考古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张隆溪为砺德讲席教授。
(三)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方面
1.加强行政队伍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
依托学堂工会组织系列活动,提升员工的归属感。例如,2023年秋季学期,邀请中医科学院中医专家来学堂开展健康工程免费诊疗活动,为有需要的学堂员工提供义诊,关爱员工健康;2024年春季学期,组织了“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观展、《第二十条》集体观影等活动;2024年秋季学期,组织“流光溢彩”琉璃杯手绘活动。同时,积极协助外籍同事、劳务派遣同事加入北京大学工会,帮助大家解决疑难问题。
2.多渠道加强师资队伍管理,动员教师广泛回应学生诉求,加强学业指导。
学生定期向导师汇报学业进展,学堂根据导师沟通记录了解学生的动态,并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在静园三院增设导师见面办公室,为师生的office hour提供便利;新生入校迎新周期间,特别增设“新生导师见面会“环节,促进导师与新生的直接交流与对话;邀请同学们分享他们与导师相处的最为深刻和感人的记忆,借助学堂的网络平台在教师节发布,增强教师的获得感。
3.夯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探索做好国际师生大思政工作。
学堂积极推进活动方式创新,将党团活动与自身跨文化办学模式紧密结合。12月8日和20日,由团支部牵头,学堂与会议中心合作开展两次党团联学共建活动,学堂留学生针对入住、退宿、维修等日常服务场景,向勺园前厅老师用英语进行模拟演示,并组成一对一语言搭档帮助老师们学习英语;11月12日实地调研期课程期间,学堂组织中外学生一起参观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了解中国现代史;12月1日中外师生前往总书记曾经视察过的中国版本馆学习调研。2024年秋季学期,团支部组织中秋节联欢晚会,邀请中外学生共同参与;国庆期间,组织中外学生在天安门观看升旗仪式。学堂将提升党支部组织工作系统性,强调实践的重要意义,创造更多机会让中外师生走出校园参加实践调研、认识社会、了解中国,加深中外学生对中国道路的了解。
(四)落实巡视整改任务方面
1.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升行政管理和学术治理水平。
学堂区分工作小组会和院务会学习的机制和内容。工作小组会加强常态化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选取更多的与工作相关的主题,结合总书记讲话精神进行专题研讨。院务会加强了对学堂整体发展有关知识的学习,深度思考学堂整体定位和发展战略。整改期间,领导班子集体赴清华苏世民书院、湖南岳麓书院学习交流,未来还将继续组织类似活动,借助他山之石,丰富学堂办学经验。
2.推进党建业务工作整改,加快毕业生党组织关系转出。
组织关系留存学堂的毕业生,基本是因为出国深造,或者工作单位党支部不健全不接收组织关系转入。学堂一直在与毕业生本人、毕业生工作单位联系,确保每名党员的有效管理,积极配合上级党委、校组织部完成组织关系未转出党员专项工作。依据“智慧党建”系统反馈2024届毕业生党员情况,建立往届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台账,加强跟踪管理、提醒督促,至今共解决3名往届毕业生的转出。
(四)长期整改任务的阶段性成效及工作安排
1.积极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国学学位评议与审核机制。
学堂加强对中国学内涵和定位的研究和讨论。2024年1月8日,学堂召开2023年度教师会议,在总结年度教学培养工作的基础上,探讨未来课程教学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2024年5月18日下午,恰逢燕京学堂成立十周年之际,学堂成功举办“开放的中国学: 从理论到实践”专题研讨会,共议中国学在全球视野与中国语境下的融合发展,以及教育创新与合作路径。研讨会汇聚了香港城市大学张隆溪教授、清华大学汪晖教授、上海纽约大学衛周安教授、首尔国立大学郑钟昊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马瑞欣教授及清华大学潘庆中教授等。
基于过去十年在人才培养实践的反思与总结,学堂对学生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优化,细化了各专业方向的学分要求,旨在进一步强化各方向的学术严谨性和专业深度,确保学生掌握该领域的核心知识与关键技能。在鼓励学生跨越学科探索多元知识体系的同时,学堂关注到转专业学生可能面临的学业适应的难题。为此,学堂对转专业的要求进行了审慎修订。通过合理设置专业学分要求和开题报告答辩流程,确保转专业学生能够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有效适应新专业的学术要求,实现个人学术兴趣与培养目标的统一。
学堂完善中国学学位评议与审核机制,加强论文评审工作,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针对申请提前毕业的学生,10月学堂已在论文送审前增加内部匿名评审流程,加强对申请提前毕业学生学位论文的管理。在研究生院的支持下,学堂交叉学位分会已完成改组,并改进了学位评议机制。
2.聘请法国前总理担任“徐淑希讲席教授”,紧抓现有资源加强师资人才队伍建设。
董强院长亲自牵头,促成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先生受聘燕京学堂“徐淑希讲席教授”,在学堂开设领导力与全球治理系列讲座。10月19日,拉法兰以“法国政府对于一带一路的思考、认识与回应“为题发表演讲。2024年2月27日、4月24日,5月28日、9月27日拉法兰先生及其邀请的各领域领导者如法国国民教育部前部长吕克夏岱尔,法国私人企业协会前会长洛朗˙彼莱尔,与学堂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另一方面,董强院长、范士明副院长与中文系、艺术学院、光华管理学院等多轮沟通,积极推进文学与文化、经济与管理等方向双聘师资的落实落地,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未能成功。学堂也在尽最大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向学校报送了2024年师资聘任计划,拟在文学与文化方向、经济与管理方向招聘全职师资,但是尚未获得批复。
3.对于长期任务的下一步工作安排
巡视工作开展以来,学堂做了很多积极探索和努力,许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改进效果。但是,我们深刻认识到,巡视指出的学科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是事关学堂长期发展的根本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巡视的要求,需要学堂全体干部员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无畏的克难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组织推动整改。
首先,学堂将继续推动和尝试与院系合作,探索采取双聘模式聘请师资的可能性,稳定现有师资,拓展新的资源,要继续和人事部、有关院系请示和沟通。希望未来在学校各院系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能够让学堂的学科建设和师资聘任工作有所突破。其次,要尝试聘任全职年轻教师的可能性,在全球遴选优秀的授课教师和中国问题研究专才。这将有力补充学堂六个方向的课程,同时将有利于中国学的研究和学科建设。再次,要继续用好砺德讲席教授、徐淑希讲席教授基金,延聘世界级的专家学者,提升学堂的知名度,为学堂教学科研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联系方式:电话62769913;邮箱ycalj@pku.edu.cn。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2024年10月8日